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在涉农立法、乡村执法、乡村普法守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涌现了“百姓说事点”、培养“法律明白人”、制定“权力清单”等大量创新实践,为法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乡村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需要着力夯实的根基。我国农村分布广,农民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正在进行,法治乡村建设存在“三农”领域法律制度的供给不充分、农村熟人社会对法治运行的阻碍等薄弱和不足。补上制度短板、强化法治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乡村环境,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意见》针对目前乡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成效追求。从目标任务上看,提出了九项内容,包括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和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
比如,健全完善涉农法律法规,重点就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推动作用。再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法理情相结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能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又如,加大乡村守法普法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实施“宪法进万家”活动,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等,能够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同时,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为农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等,将更有效地打通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探索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示范村建设的评价客观性和工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总括来看,《意见》既注重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的制度供给和法律服务供给,又注重乡村党的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发挥和对农村群众在乡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尊重。
《意见》提出,到2022年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法治乡村基本建成”。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落实落地《意见》精神和要求,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保障,引导农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乡村法治建设,就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洪骁音)
近年来,老龄化一直是全球热议的话题。纽约时间2019年6月17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全球人口预测报告。基于该报告内的数据...
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启迪清洁能源集团旗下企业启迪清风与伊朗企业TAVANA签署合作协议。本次签约标志着中国的风电已经走出...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着巨变,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装修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
新浪家居讯由乐居财经、新浪财经、新浪家居、中国企业家、中房网联合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共同指...
9月4日下午,LG电子牵手居然之家,倾力打造“空间?品质?生活”LG高端全屋定制家电品鉴会在北京居然之家顶层设计中心成功举办,LG电子中国区总裁李东善...
2019年12月12日,“致敬追梦人·致远中国梦——2019(第三届)中国地产新时代盛典”在北京举行。盛典现场,“2019(第三届)中国十大家居年度CEO评选”结...